毫无疑问的,这些话语里的任何一句,都是奥妙深长,感受不尽。便如“沿边而走,虽得其生者,败”这一句,在沙迦看来,用这个大院里的那个叫莫里希的魔法学徒的过往经历来形容,是再切当不过的了。</p>
游离势外者,虽得其生,终是落于卑微。且从根本上,就失了走向“正”的可能。</p>
更别说什么立于“正”之上的“权”了。</p>
这种人,如果没有遇上小友,就算给他再好的传承,再好的培养,也是终生无望法师,更别说大魔法师了。</p>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句话,更是旷世之言,和小友以前说出来的那句“为天地立心,为生灵立命,为往贤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差相仿佛。</p>
凭此三句话,可以铺平打碎一切前路上的沟渎与阻碍!</p>
在沙迦的震撼与出离震撼中,方天的诵读推进到了《棋经十三篇》的第五篇:</p>
“世有三人,有生而知之者,有学而知之者,有困而后学而后知之者。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后学而后知之者,又次也。”</p>
听完这段,沙迦自忖,他自己就是困而后学而后知之者了,大兄和老师应该是学而知之者,而如小友这般,大抵就是生而知之者了吧?</p>
天才,天才,所谓天才者,得授于天。</p>
沙迦不自觉地回思以往,他以前也会被大兄和其他一些兄弟们称赞为是天才,而有一段时间,他也自认为自己确实是天才。</p>
现在想来,当时确实可笑。</p>
若不遇小友这样的人,恐怕终生也不会知道,“天才”到底应该是个什么样子的吧。</p>
自此之后,终于明了,何为天才。</p>
方天的诵读在继续:</p>
“凡棋有益之而损者,有损之而益者。有侵而利者,有侵而害者。有宜左投者,有宜右投者。有先着者,有后着者。有紧辟者,有慢行者。粘子勿前,弃子思后。有始近而终远者,有始少而终多者。欲强外先攻内,欲实东先击西。路虚而无眼,则先觑。无害于他棋,则做劫。饶路则宜疏,受路则勿战。择地而侵,无碍而进。此皆棋家之幽微也,不可不知也。”</p>
……</p>
“围棋之品有九:一为入神,二为坐照,三为具体,四为通幽,五为用智,六为小巧,七为斗力,八为若愚,九为守拙。九品之外不可胜计,未能入格,且不复言。”</p>
方天诵读至此,《棋经十三篇》宣告完结。</p>
而沙迦,则早已经完完全全地陷入了神思**漾中,各种启悟体会,如大海浪涛,源源不绝,在脑海中来回翻覆,短暂的时间内,根本无法平复下来。</p>
这哪里是什么《棋经十三篇》?这是明明白白的、完完全全的修者十三法则!这一刻,沙迦敢肯定,就是老师见了它,也会欣喜欲狂。</p>
当然,沙迦也实在难以想象老师欣喜欲狂会是什么样子。</p>
只是粗粗品味,只是粗粗感受,沙迦此时便已经完全地出离震撼了,他只是凝神又忘神地铭记着……感受着……</p>
铭记着这些篇幅,感受着身心所受到的冲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