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房朝辞是反对派。
反对泰山封禅的一派。神宗和聂太后对此接受良好。看来这也是早就商量好的了,房朝辞算是打入敌人内部的自己人。而对于那边的人来说,房朝辞也是自己人。这才是真正会玩的。简在帝心,又不至于像孙参政那样给人一种落于谄媚的感觉。
最重要的是,房朝辞当年参加科举的主考官便是如今刚刚成为宰执不久的邵相邵执中,有这么一场官场上默认的师生关系,房朝辞在大众的理解里,一直都是邵系一派准备日后培养起来的青年力量。他不可能不跟着邵系的决定走。
事实上也是如此,乘着邵系一派的清风,与房朝辞同官龄的人中,就没有比他扶摇而上更快的了。
房朝辞确实与邵系一派有感情,不过他真正的交流对象是邵宰执的爹。
是的,邵家的老太爷还活着。他与太-祖是一个时期的人物,前不久才过了九十大寿,虽然常说自己已是风烛残年,但实际上见过他的人对于他能活到一百岁都不会有任何怀疑。老爷子不要太精神抖擞。
如果说邵宰执是老而成精,那他爹邵老国公就是老而弥坚了。
世人都知道,邵老公国与太-祖那是良将与军师的关系,一辈子君臣相得,邵国公还是少数几个异姓封了国公的。可惜,爵位不能传下去,这也是大启大部分朝臣获爵后的规矩,身死除掉爵。太-祖他老人家在爵位方面就是这么吝啬,对自己的儿子都狠的不行,更何况是外人。
邵老国公也曾当过宰执,好几回。每新上任一个皇帝,他就要被请出山一次,位高权重,主持大局。等朝堂安稳了,老爷子就又会上书乞骸骨,告老回家含饴弄孙,“不恋权又忠君”几乎就是他的代名词。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闻家这么前后折腾的死皇帝,国家依旧没有乱,与邵老国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神宗继位时,邵老国公也出来当了一段时间的宰执。然后在国家大乱时引咎辞职。
大启和其他朝代不一样,不怎么流行皇帝下罪己诏,往往是宰相背锅辞职。因为大启走的是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路子,皇帝管理公务过多,揽权太广,都会被御史上书含蓄的谴责一下。也就是说,真正管事的是宰相,所以出事后请辞的也是他。
如果宰相就是不主动辞职呢?也不用怕,因为大启还有独特的台谏制度,会有人“帮”宰相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