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玄奘和行者仍旧不知道,这段历史与应龙有什么关联。</p>
莫非,如今应龙举措的洪水,便是那昔年毁天灭地的大洪水不成?</p>
正疑惑间,飞廉便将事情的真相揭示了出来:“当年那颛顼帝与应龙感情极深,期间女妭因天罚而死时,再加上颛顼帝的缘故。应龙大为心痛,因此与天庭势不两立。及至后来,也多次帮助人族治水,意欲抵抗天庭。但却万万没有料到,那大禹治水以后,竟然向天庭妥协,使得夏朝甚至尊奉天庭,甚至要将釜山合符交给天庭。”</p>
“大禹如此的举动,令应龙失望愤恨不已。以至于引动了大洪水,想要覆灭人族,但最终却被天庭镇压。”</p>
飞廉终于将事情的始末,完全揭露了出来。</p>
玄奘和行者听过以后,一脸惊讶。</p>
若如此说来,岂非是……大禹背叛了应龙?</p>
“哦?原来如此吗?真是无聊的往事。”</p>
那蚩尤听过以后,眼中浮现出了几分失落却又怀念的复杂神色:“轩辕氏,你究竟是对的,还是错的呢?也罢。无论对错,过去的都已过去了,现在事是无法改变的。”</p>
这时,行者突然又问道:“那你二人为何会知道应龙在这里,并且来此地镇压其封印!?”</p>
这件事情,仍未得到解答。</p>
但事已至此,飞廉和萍翳闻说,也没有了什么隐瞒的心情,便道:“当年那大禹治水时,我二人也曾化身相助于他,因此知道此事。我二人后来因受寿王牵连,魂归地府之后便被压在地狱当中。前不久,因地府动**,逃脱出来,却恰好感知到了应龙的法力。因此方才赶到此处,试图镇压。至于为什么要镇压这应龙……我二人也不希望应龙出世以后,使得天下苍生再受罹难啊!”</p>
行者冷笑道:“你二人也会顾忌苍生苦楚?”</p>
萍翳怒道:“臭猴子,何必如此辱我二人?”</p>
旁边,玄奘道:“徒儿,休再胡言。”</p>
玄奘倒是看出了,飞廉和萍翳,实际上并非是是什么小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