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蝉子心中一震,目光逐渐变得凝重了起来。</p>
他看向玄奘,半晌后,微微点了点头:“看来,果然这一世参悟甚深。原来你竟是如此想的,难怪有自信可证得佛心,进入这无为法界。”</p>
玄奘道:“我来此的目的,并非是为了进入无为法界。”</p>
金蝉子道:“那你来此为何?”</p>
玄奘道:“我为镇压心猿而来。”</p>
金蝉子道:“既如此,还得成佛才是。那我便问你几个问题,看你能否识破。”</p>
玄奘道:“你问便是。”</p>
金蝉子道:“我欲成佛,但始终有几个问题难以明辨。你且听好,这第一个问题便是……慈悲众生,普度苦海,所需为何?”</p>
玄奘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众生心得以快乐,则众生得以乐趣。”</p>
金蝉子点头。</p>
玄奘如此回答,却正是契合他的想法。不过,他继续问道:“如何能够快乐?”</p>
玄奘道:“得所需,获所求,便可快乐。”</p>
这个回答,金蝉子仍在意料之中,眼中更浮现出赞赏,但却继续问道:“既如此,佛法有五魔,皆为众生妄心,导向欲望。人得欲方可快乐,如此可能明心见性?”</p>
玄奘道:“能。”</p>
金蝉子一愣。</p>
很显然,他没有料到,玄奘竟然会如此说。</p>
他甚至以为是自己听错了,再次重复了一边:“五蕴心魔使人得获欲望,也可令人明心见性,得以为止之救度?”</p>
“不错。”</p>
玄奘仍然毫不犹豫地说道。</p>
金蝉子当即大怒,赫然起身道:“五魔何意能普度众生?莫非你已堕入魔道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