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而在苏子之前,孔子也提到过“天”和“人”之间的关系。</p>

苏子之后,青羊宫诸子更是对天人多有论述。其中最为著名的,无异于墨子的:“爱人利人者,天必福之,恶人贼人者,天必祸之。”</p>

但是,这些的“天人感应”,无论论述如何,皆是在论述“天道”和“人”之间的作用力。</p>

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却不然。</p>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摒弃了自然,夸大了“天”的作用。并且将人事,和天庭的运转紧密相连,直接将儒家方士化。</p>

换言之,便是“诡辩”!</p>

虽然明面上,都是从孔子、苏子话中提取到的。但实则,尽皆转为了以天庭有利的神学。</p>

此等学问,在后世被称作“谶纬神学”。</p>

至于那大一统,也是由孔子和始皇帝的“一统”的概念形成的。只是,同样将其中的概念偷换,提出了人统一于皇帝,皇帝统一于“天”的观点。</p>

三界中,但凡有见识者,都知道谶纬神学诞生的缘由。可以说,董仲舒的儒家,已经并不是孔子的儒家了。</p>

对于这一点,儒家的许多大儒,自然也清楚得很,他们对董仲舒此举甚为鄙夷,多次讽刺,或上表请奏。但很可惜的是,董仲舒得到了刘彻的支持。</p>

哪怕,刘彻也知道,董仲舒的儒家并不是孔子的儒家。但对刘彻来说,儒家是否是儒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董氏儒家对自己的政权有着极大的稳固作用,并且,背后有天庭的支持!</p>

如此,是否是真正的儒家,又有何重要?</p>

更不要说,董仲舒的“大一统”、“三纲五常”,甚合刘彻之心。</p>

于是,汉武帝时期,刘彻便正式开启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p>

这政策一施行,顿时,天庭众多仙神都是大喜。因为此举表示了,刘彻仍选择了尊奉天庭。而如此,或许仙神很快,就能够重归人间,如今日益繁华的南瞻部州,将再如周朝时,归于仙神的掌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