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龙根本不怕事后查看,等到危机解除,这段视频就是机密内容了,不是谁想看就能看到的。
而且对于AI,大家有个根深蒂固的概念——人工智能是不会说谎的。
“朱助理携带的AI,探测到了海沟的地壳活动,所以他们才躲过了这次危险。”
科考的团队负责人皱眉,他对生物AI的情况知道得也不多,现在更不能把时间浪费在解释上,他催促道,“快,放出模拟的鲸鸣声波,引走抹香鲸与巨鱿群。我们的投灯呢,能扔到三百多米的地方吗?”
“绞车拉索的长度只有200米。”
“不行,深度不够!”
“那就两头相连,扣锁很牢固,四百米的长度……”
这时笔记本电脑的屏幕忽然亮起:“这些扣锁能在三百多米的深度拉住潜水舱吧?”
众人一愣,显然不适应AI发问。
“可以,这是特殊材料,能承载重量与压力。太空里都是用这种牵引绳与合金锁的,但问题是我们不可能像太空飞船对接宇宙空间站那样,那么准确地把拉索扣到潜水舱上面!哪怕我们竭力保持在潜水舱的上方海面,哪怕我们有潜水舱的具体定位,都不行!没法自动对接啊!”
“我可以。”
晏龙的话让袁仲夏一惊。
你一台笔记本电脑,要怎么搞?
晏龙看着团队负责人说:“准备好拉索,‘我’会尽最大努力,让它挂住潜水舱。”
晏龙听到了潜水舱里的全部谈话,这两天他们也在甲板上聊过绞车拉索,现在陆笛已经离开了潜水舱,晏龙相信陆笛发现推进器修不好,一定会做出跟他一样的选择。
“别用标本盒,来不及了。找一套潜水服,把手套塞进去作为载体。”
晏龙飞快地说,“潜水服固定在拉索上,以最快速度弹射入海,呼叫游龙号,让他们准备紧急上浮。”
科考打捞团的负责人眼睛一亮,这个计划可行性很高。
“……游龙号,情况就是这样。AI需要进行分体间的数据传输,携带装备下海,请随时准备,一接到信号就启动紧急上浮,完毕!”
朱祝听得目瞪口呆,陆笛什么时候是晏龙的分体了?
什么数据传输,晏龙是在等陆笛去海面吧!
朱祝送陆笛离开潜水舱的时候,朱祝提议去海面想办法把手套扣进防水设备,然后抱着噪音设备驱鲸驱巨鱿的。
不过陆笛说有更好的办法。
朱祝陷入沉思。
此时“急闪挪移”赶路的陆笛终于抵达海面,脱离水的那一瞬间,能量粒子在空气中重组,因为太快太急造成了不稳定,犹如一个信号不好的模糊图像。
目瞪口呆的众人:“……”
“载体在潜水服里,这是拉索。”袁仲夏伸着脑袋喊了一声。
陆笛:“……”
陆笛怀疑新产品扫描眼镜能读取思维,否则怎么一句话还没说,一冒头东西都准备好了?
应该是晏龙吧?
陆笛望向船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