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折 残兵之殇,风雨断肠(2 / 3)

妖刀记 默默猴 5489 字 2022-12-12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我阿爹身子骨挺柔朗,吃蔘也就是滋补。木鸡叔叔有病在身,可不一样。”耿照笑道:“我才托人给我姊姊捎了银子,家里原本也不缺什么,七叔别放心上。”

“你姊姊多大年纪了?十九?二十?”

“今年上巳节一过,就满二十五啦。”

“还没找婆家?”

耿照摇头。

“多亏有她照看阿爹,我捎回家的钱,她也从不买胭脂水粉什么的。我攒了点钱在身边,将来好给她办嫁妆。”说着展颜一笑:“七叔,我都想好啦。等明年补上前堂的正差,听说能跟柜上借七八十两,我打算回龙口村,央人给阿姊说媒,然后把阿爹接上朱城山。我阿姊再要不嫁,怕就难啦。”

执敬司相当于侯爵府里的内务房,薪饷比照衙门役值,正副总管甚至领有品秩,仪同七品县丞,俸帛都是朝廷按官册发的,自非铸炼房的匠人可比。七叔听得默然,话到口边反倒没味儿了,便只一笑:“你个十六七八的毛孩,想的倒是远长。”

耿照面红如枣,一径抓头傻笑。

“往后你也别带东西来啦,多攒点钱是真。”七叔搁了蒲扇扶起身:

“有空来瞧你木鸡叔叔,比什么蔘药都强。”

“我明白。”

两人踅至后进,后边院里杂芜丛生,稍能落脚的地方都堆满柴薪,高迭逾篱,圈围得铁桶也似,居间置了个磨净的石砧。

砧畔一人呆坐,瘦骨嶙峋、黑发披覆,遮得不见面颈肌肤,露出袖底的枯指细腕白得怪异,既似生漆假偶,又有几分盐尸模样,总之就不像活物。

耿照环视庭除,忍不住心里难过:“我走之后,居然没人照料两老生活!”

七叔似是看穿他的心思,斜睨一眼,鼻中哼笑:“要你可怜?多事!你这两个月若少拿柴刀,进境只怕还不如他。”

石砧上竖着一截粗柴,怪人刀起倏落,刀柴相交的声音只比撕纸大些,木柴应声微晃,却未两断。他举刀的动作僵柔无比,仿佛胶成一团的拉线傀儡,刀落又是一声裂帛响,碗口粗的柔柴摇都不摇,圈口迸出十字锐痕,竟已四分。

怪人举刀、劈落,举刀、劈落……顷俄之间,石砧上的粗柴已被连劈十几刀,柴身却动也不动。耿照看得童心大起,拾起另一柄柴刀,喝道:“木鸡叔叔小心,我来啦!”唰的一刀劈下,粗柴微微一晃,仍不偏倒。

七叔轻声喝采:“好!”

耿照微笑,却来不及开口,只见怪人又劈一刀,砧上的木柴--或许该说是“柴束”--晃得更大力些,已不似前度般稳立不摇。这是一场速度的竞赛:无论出刀有多快,一旦柴身被剖细到某种程度之后,便再也承受不了刀刃的劈削;砍下最后一刀的人,必须承担柴束飞散的责任,便算输了。

这个游戏,耿照从小到大不知陪木鸡叔叔玩过多少回。

他记得刚来长生园的时候,木鸡叔叔连刀都举不起来,镇日呆坐,只有耿照劈柴的当儿,才能稍稍女干引他无神的目光。为了让木鸡叔叔维持活力,耿照花很多时间在劈柴上;不知不觉,都过了十几年。

两人飞速出刀,碗口粗细的木柴被连劈十余记,渐渐难以维持平衡,每每落刀的尾劲一拉,都带得整束柴不住摇晃。耿照心知崩坏在即,暗忖:“我可不能赢了木鸡叔叔,得让他高兴才行。”唰唰连抢两刀,末尾余劲一拖,便要将木柴抖散。

谁知长发怪人拦腰一挥,石砧上的木柴上下两分,上半截迎风飘开,“唰!”散成无数细片,径粗还不及一筷,宛若竹篾一般;下半截却被拖刀的力量一束,直挺挺的停在砧上,若非周身布满密密麻麻的竖直刀痕,远看简直就像半截完好的粗柴,动也不动。

“好!”耿照看得一愣,不禁脱口而出,这一刀便再也出不了手。呆得片刻,院里微风轻扬,将下半截木柴吹得像重菊般四散开倒,稀哩哗啦的吹下了石砧。

七叔低头哼笑,转身走进屋里。

“进来吧!我早说了,你这两个月里若少拿柴刀,只怕还不如他。”

耿照不觉微笑,取薄被替木鸡叔叔盖好下身,也随七叔进了屋里。

“喏,你瞧瞧。”

七叔取出一只乌木长匣,随手翻开匣盖。匣中的黄衬上置着一柄红鞘长剑,鞘宽三指,长近四尺,黄铜吞口、鸟翼剑锷,形制十分朴拙。耿照捧过木匣,不觉蹙眉:“七叔,这剑……好沉!”

七叔不置可否,微哼一声:“拔出来瞧瞧。”

耿照求之不得,小心翼翼捧剑出匣,锵啷一声龙吟,屋里顿时亮起一泓秋水。那剑剑刃甚厚,剑身从剑锷朝锋刃缩窄,吞鞘chu原有三指幅宽,到了剑尖剩不到两指,显然剑的主人擅长击刺,才有这样的特殊要求。

他提劲轻挥几下,谁知剑刃晃也不晃,竟连一丝风声也无。

“真是好刚的一把剑!”耿照赞叹:“七叔,这剑若不开锋,拿来当九节钢鞭也使得。是谁用这么重的剑器?”

七叔冷笑:“这便是横疏影让你来拿的玩意儿了。好个泼辣的娘儿们!叫什么来着?”耿照听得矫舌不下,呆了片刻,才讷讷地回话:“叫……叫染红霞,外号“万里枫江”,是水月停轩的二掌院。这……这是她要的兵器?”

两人对看半晌,七叔“噗”的一声,忍不住哈哈大笑,使劲搧了他后脑勺一记。

“快去断肠湖罢,傻小子!这么恶的婆娘,当心她一使怪力,摘了你的脑袋!”

◇◇◇

东海湖阴城断肠湖畔,水月停轩

耿照坐在偏厅里,贮着四尺重剑的乌木长匣不敢离身,匣外裹的赭红布巾就跟他周身的衣衫一样,早被一路不停的急雨打湿。领着耿照进门的老仆妇虽然替他沏了热茶,也给他一条陈旧的白棉布巾擦拭衣发,但耿照一人坐在这传说中的“男人禁地”里,总觉得浑身不自在。

某种奇妙的违和感,就跟浸透衣衫的湿冷寒意一样挥之不去,零零落落地沾上了他。

耿照以为,那是因为自己太过紧张的缘故。

东海四大剑门中,水月停轩是唯一专收女徒的门派。从前在铸炼房见习的时候,水月停轩是这一大票血气方刚的毛头小子最喜欢的话题,大伙儿想象水月门下都是一个个娇嫩婀娜、巧笑倩兮的美丽少女,总是聊着聊着就猥崽暧昧的笑成了一片,尤其洗澡的时候聊得最起劲……

时光飞逝,耿照已不是十五六岁的少年了,这些日子经过前堂执敬司的历练,渐渐懂了点人情世故,不再天真的以为水月停轩里藏着一个活色生香的女儿国。

事实上,水月门里规范甚严,外客无论男女,都只能进到前厅而已,距离门人生活、习艺的水上庄园还有大段距离,连窥视都不可得。耿照奉命来过断肠湖几回,虽然都是在大门外交割粮秣物资一类,对水月门规也略有耳闻;被招待到门厅里来,这倒还是第一次。

从大门到此间,一路都没见到其他人。耿照枯坐两刻,等到茶水无温,渐有些不耐,心想:“水月门下不留外客,我又是男子,总是要避嫌。此间一直无人来应,倘若捱到傍晚时分,那可真是进退不得啦!”犹豫之间,又坐了一刻有余,终于忍无可忍,提声叫道:“老嬷嬷!老嬷嬷!”半天没人相应,他背起木匣,径往厅外回廊走去。

耿照没敢直接往里头闯,走到回廊入口chu,隔着檐下雨瀑向外眺望。水月停轩的主体建筑沿湖而建,屋瓦连绵,缓缓伸向湖畔的一座小丘,庄园外环以高墙;入口chu的门房只是一般的百姓,并不懂武功,二、三十户人家就住在大门前后,形成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小村落,家家领水月停轩的薪饷,代为看管门户,也有充作佃户杂役的。

他进来时,记得守门的是两名庄稼汉模样的中年人,一路替他撑伞到厅里,连忙提气叫唤:“大叔!有事相询,烦请来一趟!”连叫了几声,大门chu却无动静。

耿照有些着恼:“这里的人,怎么一个个都聋了?”微一犹豫,循着偏厅回廊,直接往后进行去。

回廊的尽头是一chu钉满碗大铜钉的朱漆大门,耿照正要推开看似沉重的门扉,忽见地上一物微微闪光,拾起一瞧,竟是一枚闪着铜光的锁头。那锁被人削成了两段,断面平滑如镜,十分新亮,便是打磨过也不见得有这么平整,显是利器所为。

耿照心中掠过一抹不祥,咿呀一声推开朱漆大门,只见地面上一条奇妙的痕迹横过青砖,仿佛是拖行着犁头或石磨一类的物事,一路迤逦着往园中拖去。

只是青砖坚柔非常,究竟是什么样的东西,才能在青石铺成的廊间留下这样的痕迹?

耿照蹲下观察片刻,习惯性的将门扉掩上;正要转身,颈后忽然一痛,一点尖锐的冰凉摁压着他的颈椎,他仿佛可以看见摁压chu破皮流血的模样。

剑尖的主人微微向前一送,压得他紧贴门扇,身后响起一把清脆爽利的喉音。

“你是何人?”

来人的口吻十分严峻,充满威仪,耿照平日听命惯了,答得不假思索:“弟子耿照,受本城横二总管之命,前来求见贵派二掌院。”

““本城”?横疏影?你是白日流影城的人?”

那女子轻哼一声,丝毫没有撤下剑尖的意思。“白日流影城是本朝贵冑辖下,几曾有过这般唐突无礼、擅闯门户的弟子?待我押你上朱城山,你若是冒名伪诈、意图不轨,只怕要丢了这条性命!”

耿照脸上一红,嚅嗫道:“弟子递帖求见,不敢逾越。谁知等待数刻,不见有人相应,才走到这儿来。请……请前辈见谅。”他听女子措辞威严,决计不是一般的门人女弟子,丝毫不敢缺了礼数,只是不知对方名头,又不敢贸然询问,只好尊称一声“前辈”。

女子冷哼:“胡说八道!前厅自有门房佣仆,动静都由专人报与我知,岂能教你空等?”不等耿照辩驳,扬声唤道:“胡嬷嬷、胡嬷嬷!”清脆的嗓音挟带内力穿透雨幕,远远送出,入耳不觉怎么轰响,却是字字清洌明晰。

耿照暗暗佩服:“水月门下,果然不同凡响!”

女子喊了几声,始终无人应和,声音不觉有些烦躁,沉吟道:“奇怪!都到哪儿去了?”见耿照耳下颔骨微动,剑尖一摁,愠道:“你笑什么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