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第四十二章)”。
感觉玄奥的就这七章五百字,难道是老子刻意把道之真意隐藏在五千言中?
叶振宇反复读这七章五百字,一个时辰之后突然顿悟。这不就是现在的超弦理论吗?万物本源是先天赋予能量具有四维空间特性的闭弦振动膜,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具有多维空间特性“复合闭弦”振动膜。即万物本源就是超维度的不同振动频率的“能量”。
所有的物质都是有能量构成的,只是因为振动的频率不同,才有了表象上的差异。这和释迦摩尼在菩提树下顿悟出宇宙的本质:“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一样的。叶振宇不由感叹老子和释迦摩尼两位先贤大能的神奇,真是“当科学厉尽艰险攀登至顶峰时,才发现神早已等在那里!”
叶振宇无暇感叹,赶紧领悟道德经中的奥义。两个时辰过去,他仍然没有一点头绪,不由心浮气燥起来。这时他才想起李青山让他每半小时要敲金钵的事,便停下来轻轻敲击金钵八下,然后继续入定冥想。
在金钵的声音里,这次很快便入定进入识海。头顶慢慢出现一个金色的弦,金色的弦开始慢慢旋转,形态就像太极八卦的阴阳鱼。旋转越来越快,最后变成一个金色的小球高速旋转,紧跟着空间扭曲,周天星移斗转跟着金色小球旋转起来,越转越快,仿佛要把一切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