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一章 首富带头买房(2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这一年中海商品住宅平均成交价格从2001年每平米三千六,涨到了2003年的每平米五千元,涨幅高达40%。

其中有个楼盘表现尤为亮眼,它就是仁恒滨江园。

论住房品质,虽然仁恒很普通,但价格上却绝不认输,直接跟着形势提到了每平米两万元以上。同时在营销方面也是下足了功夫。

陆逸明还记得自己当年出差时曾路过福州路,就看到过仁恒的巨型海报!

当然除了砸钱做广告提高品牌形象和知名度之外,仁恒的开发商还有过一波涨价去库存的“神操作”。

那一年,在陆家嘴二手市场发生了“海量成交”,而仁恒的二手房就遭遇到了疯抢,价格一路扯高,仿佛向所有人证明——仁恒的房子就涨价也卖得动!

于是仁恒的另一个楼盘“世纪公园”也开始进入疯抢状态,无数的人冲了进去。

毕竟一个转手就是赚呀!

不到一年,仁恒的报价已经从每平米两万涨到了每平米三万元,“一线豪宅”称号妥妥的收入囊中。后续在天山、联洋等的地块,仁恒都以“豪宅”定位。

品牌效应有多成功呢?

仅凭“仁恒”两字,就能比周边住宅贵出20%!

作为居住使用的功能属性,仁恒滨江园问题很多,但作为资产,它的投资属性却是拉满了。

陆逸明和钱也没仇,更不打算炒房,但有顺风车不坐,那不是矫情吗?

更何况能够在这里买房的人,也肯定不是什么普通工薪家庭,大多数都是哪些挥舞着钞票想在房地产领域分一杯羹的所谓炒房团。

割这些人的韭菜,陆逸明是一点也不心慈手软,当即和吴志杰说:“这样吧,我打算在这里买两栋,你有没有办法?”

“买两……栋?”

吴志杰震惊得不要不要的。

这种豪宅,一万一平啊,普通工薪阶层那真的是连看都不敢多看一眼,能拿出钱来在这里买房子的,那都是在中海有一定实力的人了。陆逸明倒好,直接一开口买两栋?

等回过神来之后,吴志杰激动了,这可是一笔大生意啊,能够做成功,且不说赚多少钱吧,信得过中介公司的名气算是彻底打响了。

陆逸明说:“是的,有办法吗?”

吴志杰当即拍着胸脯道:“没有问题,我一定帮你运作,一定帮你把房子搞定,房价也争取帮你压下来!”

最近几天,恒仁地产的老总钟胜建最近有些失眠。

自93年中海浦东新区成立,初来中海的他预见了浦东的无限前景,所以才会有了率先开创精装成品房的想法,打算效彷发达国家,打造一个高端会所运营的国际社区样本,让仁恒一炮而红。

结果现在房子是盖好了,却叫好不叫座。

来看房子的人都说挺好的,各项配套设施也齐全,就是特么的不下单。

光嘴巴说有啥用啊?

得掏钱啊!

没钱你说个鸡儿?

钟胜建心中顿觉无计可施,他现在渐渐的也琢磨过来了,按照现在中海的居民收入,喜欢仁恒房子的人买不起,买得起的人瞧不上仁恒的房子,就突出一个定位尴尬!

这下子钟胜建也明白了何为国情不同,以夏国目前的经济实力和居民消费能力,所谓的精品装修公寓,根本没什么市场。

就算有,那也不是现在!

这几天,钟胜建一直都在“要不要赔本赚吆喝”这个问题上面纠结。

就在这个时候,钟胜建接到了销售部总经理邰艳打过来的电话。

“老板,有人要买我们的房子。”

虽然仁恒的房子成交量少,但是钟胜建觉得那也不至于让销售部总负责人这么激动,因为这在他看来是挺丢脸的一件事情——盖了个这么大的小区,卖一套房子居然连总经理都这么激动,这小区生意得多差?

钟胜建不悦地说道:“有人买你就卖啊,又不是没房源,难道这还要我亲自给你安排吗?”

邰艳赶紧说道:“不是啊老板,那人直接要两栋啊。”

钟胜建霍然起身,差点把电话线都给扯断了:“你说什么?两栋?”

“是啊。”

“你先安排人好吃好喝给我伺候着,我马上就到。”

直接买两栋,这种超级大客户,钟胜建觉得自己必须要认识一下。

很快,钟胜建就赶到了仁恒滨江园的营销中心。

等他看清楚展厅里面的几个人的时候,顿时大吃一惊。

“你是……陆先生?”

最新一期胡润杂志封面人物,最年轻的百富榜首富,这几天钟胜建都不知道看过几次了,因此一眼就把陆逸明给认了出来。

对于自己如此之高的知名度,陆逸明也非常无奈。

钟胜建走过来,热情地跟陆逸明握手:“陆先生,久仰大名啊,我是仁恒地产的钟胜建。”

陆逸明微微点头,说:“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