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战云密布(2 / 3)

风流天下行 风云客 1918 字 2022-12-12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转身走向门边坐着的另一名军官,没多久,回来发给我一张通行证,又向我推荐了一家汉人开办的客栈,才放我们入城。

城内的大街小巷人流稀少,多数店铺和民房已关门闭缝,过往的行人不是神情严肃,就是慌里慌张,寂静的街道上不时传来巡逻队的跑步声和吆喝声……战争的阴云已明显地笼罩在城市的上空。

凭着手中的通行证,我们顺利找到了那家名叫“泰合祥”的大型中式客栈。店主是个福建人,名叫李江,生就一幅英俊文雅的书生模样,见我们万里迢迢从老家而来,热情之状溢于言表。

匆匆吃过晚饭,我们请来李江打听情况,得知了印、英开战的缘由。

原来,阿布尔大公是阿鲁日朗皇帝的亲兄弟,也是目前国内公认的最有才干的大臣,阿格拉城堡便是皇兄赐予他的封地;此公性格豪爽,作风柔朗,嫉恶如仇,向来就不满意西方列强对印度的巧取豪夺,只是迫于王朝逐渐衰败的势力,才不得不竭力隐忍,但从未放弃过强国兴邦的尝试。然而,此时的印度已象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即便有良药也难以一时治愈,所以,尽管阿布尔大公做了许多努力,但收效甚微。

也是合当有事,就在两个月前,英国设立在阿格尔的商行中有一个头目看上了当地伊斯兰教会的一个圣女教徒,向她求婚,却遭到拒绝,但他非但不死心,反而变本加厉,仗着自己有钱有势(英国人的势)柔是闯入那圣女教徒的住chu将她强石更了,致其羞愤自杀。此事顿时引起悍然大波,当地教会强烈不满,认为英国人亵渎了他们神圣的宗教,要求商行交出肇事者,可商行不但不交人,反而用武力扣押了前去要人的教徒,此举激发了更大范围的强烈不满。

阿布尔大公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立即调集军队包围了商行,逮捕了所有的英国人,同时当众对那名强石更犯及其两名帮凶实施了审判和绞刑。

消息传到英国,朝野上下震惊。英国人认为阿布尔大公的行为是对大英帝国的极端挑衅,要求印度皇廷立即释放被关押的人员,并对三名“惨遭杀害”的英国人作出赔偿,同时削掉阿布尔大公的权力与爵位,把阿格拉城主要的伊斯兰教会的“刽子手”头目移交英方chu置。

面对英国灼灼逼人的气势和国内伊斯兰教众反英情绪的高涨,阿鲁日朗皇帝左右为难,迟迟难以决断。正当他焦头烂额时,英国人已失去了耐心,女王一怒之下,授令东印度军团立即开赴阿格尔,试图以武力对阿布尔大公实施“惩罚”同时逼迫“愚蠢的印度皇廷”乖乖就范。

感到事态严重的阿鲁日朗皇帝立即召见乃弟,劝他主动向英国人认错求和,暂且忍让。但阿布尔大公执意不肯,据理力争,誓与英国人决一死战。阿鲁日朗无奈之下只好采取了无奈的办法:一方面竭力不与英国王廷全面闹翻,另一方面又暗中支持其弟做好迎战的准备,听完李江的叙述,我由衷赞道:“先生虽是经商之人,对皇廷之事却如此清楚,佩服!佩服!”

“凑巧罢了。”

李江不好意思地笑笑:“不瞒公子说,我十五岁时就随父母来到这里,迄今已二十个年头,算是运气较好,不但事业发展顺利,还娶了这里的一名贵族千金为妻,我那妻弟目前便是大公手下的一名心腹爰将。”

原来如此!我心道,见他谈吐颇为儒雅,不禁问道:“依你看,这场战争谁的胜算多些?”

李江沉思少顷,道:“多半是两败俱伤。”

“何以见得?”

秦梦瑶道。

李江道:“双方各有优劣。在我们是以逸待劳,准备充分,兵力达十万之众,且城堡坚固耐防,但我们的武器陈旧老化,绝大多数都是些刀剑、长矛和盾箭,几乎没有火枪火炮;英国人就不一样了,使用的全是火枪火炮,那些东西威力很大,但他们却是劳师远征,后勤保障较难,且人数不过数千,远不及我们人多,地形也没我们熟。”

我点点头,正想称赞他几句,明月公主忽道:“那个阿布尔大公为何不派军队半路伏击,却要等着别人来挑自己的老巢?”

李江道:“这一点听说大公也考虑过,鉴于英军从西南而来,而那个方向至少数十公里以内根本就没有适合打埋伏的地方,所以放弃了,想借助本城的坚固堡垒消磨对方,待他们的力量耗得差不多了,再集中兵力展开突击,一举击败他们!”

明月公主不以为然地撇撇嘴,问道:“英军何时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