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氏米行」的店面很大,几个入口周围都围满了马车,不断的有仓库的搬运工将一袋袋大米运出来,让米铺商人们运走。
每个米铺商人点清数目后,都会把一张单据递给旁边的管事,管事确认无误后,才挥手让外面的米行保镖们放行。
这些大米的领取地点,就是那一个个敞开的大店面了,这里就是「潘氏米行」对苏州城外五百万居民出售大米的地方。
苏州城非常的大,人口就有三百万,而所谓的苏州城外,只是指苏州城外五十里以内的人口,这部分的人就有三百万之多,他们其实和西凉城外的那些农民一样,生产着吃穿住用等各种生活用品,提供给苏州城里的人。
苏州的地价太高,很少有人拿土地种粮食的,大多数都拿来种花、种茶树、种桑树、饲养各种家禽、做瓷窑:…?这些无论哪一样都比种粮食值钱。故而就算是在城外,大家也没有多少粮食,全赖各个米铺供应。杭州和扬州的情况也和苏州差不多。不是说江南是鱼米之乡吗?怎么这里的人都不种粮食?谁说不种了?
在一些宽广的、河道交叉的平原上,江南至少有五千万亩的土地专门种植各种粮食,包括大米、玉米、红薯等等几十种粮食作物,这些土地都控制在江南总商会的手里,每年都统一雇人专门种植,别说这样一来不但使用的人力少,产量还能有大量的提升。
江南的粮食不仅仅供应江南,北方京城还有许多贫困的州县,粮食都会从这里运出,很多时候,皇帝和朝廷都很愿意让江南用粮食冲抵税赋,毕竟对于他们来说什么都不重要,但粮食一定不能没有。
江南的商人们也乐得如此,在他们来说,别说这五千万亩土地的粮食够用,就算没有,他们也会去海外的海岛购买粮食回来,充当税赋。因为航海所带来的利润远远大于种地带来的利润,商人们都很聪明,何必舍大求小呢?
每天,米铺商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原因倒不是生意有多好,而是各大米粮行为了控制囤货居奇,每次只卖给他们最多三天数量的大米,不过米铺商人们也没有多大的反感,毕竟这样的话,所需要的资金就少了许多嘛!
我走进一个稍微空闲一点的柜台,一位拿着算般在劈里啪啦计算着的掌柜,马上就笑嘻嘻的站了起来:「哟,是扶桑的客人啊,来,请坐请坐。」
「潘家米行」的招待方式和上官家族差不多,只不过点心少一点,只有一杯清茶和一块厚厚的肉饼。
想想也是,去江南总商会苏州分部的是些什么人?来这里的又是什么人?
与其用什么精致的糕点招呼,还不如用厚厚的肉饼,不然这些做力气活的米铺老板吃了过后还会出去说,这家米粮行太吝啬,东西都吃不饱。我喝着清茶,却没有看那块肉饼一眼,这倒让掌柜的心里有着几分好奇。虽然只是一块肉饼,但这也是「潘氏米行」的厨子们精心制作出来的,面饼有十二层,咬一口都酥脆无比,夹杂在面饼中的肉块更是用三分肥肉、七分瘦肉的比调制作,咬起来不会太瘦,也不会太油腻,口碑极佳,久而久之,就算是那些中等规模的米粮行老板来进货时,也要吃上一、两块。眼前这人不吃,第一个可能就是他不知道「潘家米行」的肉饼有多么好吃,第二个可能就是他根本就看不起肉饼这东西。
掌柜的横看竖看,也不觉得这个外表愍厚的东瀛人有什么特别,心想或许是他不知道这肉饼的味道吧,哼哼,既然不吃,我也懒得跟你说,活该你错过这样的美食。
「我要买粮。」
我边喝着茶,边对掌柜道。
「请问阁下要买多少呢?是在苏州贩卖,还是要运回扶桑?」
一谈到正事,掌柜的马上就收起了捉弄的心思,一本正经起来。
「我卖到什么地方,还有区别吗?」
「当然!」
掌柜的道:「在苏州贩卖,我们一金币卖给你三十斤大米,运回扶桑去卖,一金币就只能买到二十斤大米了。」
「我刚刚过来的时候,那些在你们这里进货的米铺,一枚金币才卖二十九到三十一金币之间,怎么我来你们这里反而贵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