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虏畏瘴疠归思催,黄金红粉尽驼回。镇江六月无消息,昨日元辅报捷来。”</p>
阮大铖一直当翰林官,自然不懂军事,民间讹传他是收取齐军的贿赂,什么珠宝十车,美人数十,所以才纵敌东进,坐视不管。这当然都是扯淡。</p>
实际上,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司礼监王德化是这类流言的幕后推动者,因为阮大铖在早期改革中,曾经得罪过中官和锦衣卫。</p>
总之民间对阮大铖骂声不绝。</p>
文人李庆曾这样概括南明、北齐两位首辅的不同命运:</p>
贪庸误国,不杀人者,士英也;贪奸误国,又思杀人者,阮大钺也。</p>
阮大铖算不得奸臣,自宋代以后,uu看书中国没有本性残暴的皇帝,只有蒙蔽主上的奸臣。</p>
奸臣是个万金油,哪朝哪代都能用上。</p>
朱常只是其中一个例子而已。</p>
作为末代皇帝,他十八年来一直努力,励精图治,比朱由检还要吃苦,最后时刻,他已瘦的不成人形。</p>
可是,朱常的另一面是犹豫不决、志大才疏,身上几乎没有一个君王该具备的素质。</p>
后世给他设定了悲情末代帝王这个人设,那么,关于明国所有的黑锅,就只能让阮大铖左良玉这些人来背</p>
五月底,阮大铖被愤怒至极的弘光皇帝赐死。</p>
不过,此时,南明也要完了。</p>
广德元年六月初六日,齐军三大兵团,连同江南江西各部投降明军,共十三万人,兵临石头城下。</p>
此时明廷内外交困,各路援军或被围困,或在千里之外。</p>
刘招孙遣降官入城,通知弘光皇帝,让他仿照南唐后主投降宋太祖故事,主动归降。可册封为违命侯,保全全家性命。</p>
为让朱常放心,刘招孙还特意让使者带上一位重要人物进一起城。</p>
那人正是前明崇祯皇帝朱由校。</p>
朱由校现在的身份是大齐工部主事,当然,他也有自己的封地和爵位。</p>
这是刘招孙给朱常开出的最后也是最好条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