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甲骑具装(1 / 3)

扬锋汉起 宇十六 2183 字 2024-02-22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扬锋汉起第一百七十四章甲骑具装杨安玄心中暗叹,士人轻视工匠,视之为“奇技淫巧”,董怀亦不能免俗。九品中正取士看得是经义、孝廉,绝不会出现匠人的身影。</p>

朝庭虽然设有将作大监,用于营造宫殿、兴修水利等,有事设置无事撤销。</p>

杨家犁比起直辕犁灵便,节省人力和畜力,让农夫一亩田能多收三五斗,这是国之利器怎能予敌。</p>

晋国官府对杨家犁管控,出入库皆有登记,秦、燕等国还是通过细作、商贩得到了杨家犁的式样,让巧匠打造出类似的曲辕犁,比起直辕犁有所改进,但终比不上杨家犁巧妙。</p>

尹纬借商谈之机提出要杨家犁,是秦皇姚兴的提议,秦国新近得了大片土地,若有杨家犁相助,农事兴盛,百姓便会安定下来,那比得到几万匹马,占领数郡之地还要有用得多。</p>

董怀捋须意动,将征询的目光望向杨安玄,诸葛松等人喜形于色,恨不得董怀当即点头应允。</p>

众人皆以为可,杨安玄有些无奈,毕竟董怀才是谈判的正使。</p>

想到这里,杨安玄道:“秦国拿五百件‘甲骑具装’来换。”</p>

马铠,由面帘、鸡颈、当胸、马身甲、搭后和竖在马臀上的“寄生”组成。</p>

马上骑士着铁甲,配备弓箭、马槊,便是著名的“甲骑具装”。</p>

东晋地处南方缺少战马,北府军中有数百具“甲骑具装”,还是淝水大战时所缴获,如今年久失修,残损不堪;还有百具存于内府,作为天子出行的仪仗。</p>

杨安玄在长子城慕容垂的军中见过“甲骑具装”的骑兵,一直梦想着麾下有一只这样的重骑军。</p>

秦、燕、代三国的“甲骑具装”都数以千计,在慕容垂军营之中看到的甲骑具装就不下五千。</p>

虽然重骑的速度不如轻骑,但一只身披重甲,成规模的骑军在平原之上冲锋陷阵,谁能抵挡,“甲骑具装”几成了杨安玄的梦魇。</p>

董怀带来朝庭升迁他为广威将军,洛阳谈判结束后前往汝南郡任郡司马兼主簿,杨安玄知道这是会稽王准备让他接任汝南太守。</p>

从董怀口中得知汝南太守周安年老体病,几不能理事,他实际上是暂理太守之职,杨安玄喜不自胜,这是自己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基业。</p>

朝庭准许自己携千人赴任,杨安玄筹谋带走安玄军,洛阳一战自己对裴、严两家有救命之恩,这两家的五百部众对自己感恩,可以随行。</p>

董怀向他转达了会稽王之意,让他在汝南郡练军三千,将来既可北上又能南下。</p>

会稽王有求,马匹、辎重、粮草等保障可不能少,豆田壁大战后,安玄军有马匹近三百骑,这些战马要带走,自己刚给了二百匹战马给三叔,三叔应该不会小气。此次谈判能从秦国要来二千匹战马,应该能开口要些。</p>

尹纬提出要杨家犁,杨安玄触动灵机,你要我之利器,便拿好东西来换,有五百甲装具骑傍身,杨安玄相信自己能凭之纵横。</p>

身为外兵侍郎,董怀自然知道“甲骑具装”,若真能从秦军手中得到五百件“甲骑具装”的铠甲,那功劳不下于从秦人手中要回五万名百姓。</p>

秦朝的“甲骑具装”超过万骑,这是大秦东征西讨的底气所在,此次姚崇攻打洛阳是攻城战,用不上重骑,并没有携带。杨佛嵩驻军上洛,军中便有三千“甲骑具装”。</p>

虽然“甲骑具装”的铠甲耗费不小,但相比万余套铠甲,五百套并不会伤筋动骨,就算晋军得到了铠甲,区区数百人的“甲骑具装”,在战场上发挥不出排山倒海之势。</p>

尹纬沉吟思索片刻,扬眉道:“再加百张杨家犁,换二百套铠甲。”</p>

董怀生恐杨安玄又生出什么花样来,抢先应道:“诺。”</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