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啊!”
李世民满脸大喜,“朕继位五年,大唐的民生,终于恢复了些。”
“陛下圣明,乃是天下万民之福!”
房玄龄与长孙无忌等人,都是连忙拱手称赞。
听此,李世民嘴角微翘。
“如此丰年,朕准备修缮一下九成宫,随后再次用水泥,修筑洛阳宫!”
“洛阳宫?”
听此,民部尚书戴胄脸色不由微变。
九成宫位于长安西北三百里外,是前隋文帝杨坚为避酷暑,而下诏建造的一处宫殿。在酷暑之天,仍会是十分清凉,哪怕是三伏天,气温仍犹如春夏。
而且,由于建造时间并不长,没有多少损坏,因此对于修缮九成宫,戴胄几人并未有多少在意。
但是,要是修筑洛阳宫?
他们可是知道,现在的洛阳宫,被糟蹋成什么模样,说是修筑,不亚于重建。
“陛下,万万不可!”
李世民一愣,但仍是缓声问道:“不知戴卿可有建议?”
“启禀陛下,今天下动乱刚结束不久,虽然今年丰收,但百姓仍是穷困潦倒,国库空虚,如果要是不停的营造,修缮各个宫殿,耗费巨大,恐难以承受!”
戴胄连忙说道。
在这几年,李世民可是已经连着修缮了好几处宫殿,戴胄自信自己的劝解,乃是真心为大唐考虑。
“戴卿可知,用钢筋水泥修筑宫殿,所耗几何?”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缓声问道。
“这?”
听此,戴胄脸色一僵,对于水泥修筑宫殿,他还真不清楚其的耗费。
“朕知你素以忠诚正直治理国家,对于朝堂之事情,从来都是知无不言。但现在,用水泥钢筋建造房屋,不仅价格便宜,还不伤劳百姓。
在城南,房建司的吕匡,不到几个月,便是建筑起来一座宏大的讲武堂,你应有所闻,你可知那座讲武堂,所耗钱财几何!”
李世民再次缓声道。
听罢,戴胄两眼一亮,连忙满脸期待的看向李世民。
这一段时日,戴胄身为民部尚书,一直在操心秋收之事,对于讲武堂的事情,并没有多少关心。
“一共所耗钱财五万贯!”
李玄说道,“这其中,还包括各个劳役、匠人,还有铺建水泥道路的钱财!”
“五万贯?”
听此,戴胄不由一惊,满脸不敢相信。
那座讲武堂他虽然没有去看过,但是听说仅仅只是三层高楼,便足有五六间。
另外,四周还有各种小楼,多条水泥道路,规模堪比医学院。
按照他的猜测,没有上百万贯,根本建造不出来,怎么竟然才耗费五万贯?
“此乃建造整个讲武堂的账本,你可看上一番,便知朕所言没有一丝虚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