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鞅恭恭敬敬的道:</p>
“鞅聆听先生详。”</p>
李然稍一沉咛,道:</p>
“要这上计,便是待赵午一入晋阳,便将其扣押,并且可以抵御齐国入侵为由,直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取邯郸,邯郸乃赵氏宗,如今受齐国所迫,一切都可是顺理成章。届时,邯郸或破或降,将军可就地补给以御齐师!”</p>
“如此,将军可一战而定晋东!进可威胁范氏的朝歌和中行氏的潞邑,退亦可消除邯郸这一隐患。此为上策!”</p>
赵鞅在心里思索了许久,开口道:</p>
“此计甚好,但是……自晋阳起兵,千里奔袭邯郸,此举风险太大,未免是太过冒进了些……”</p>
李然却是笑道:</p>
“呵呵,将军戎马半生,又以晋阳威武之师,以大宗而伐宗,即是如此,将军也无胜算?”</p>
赵鞅闻言,不由亦是颇为尴尬的回笑了一声。</p>
随后,只见李然是又点零头,并是继续言道:</p>
“其实,将军所忧虑的,恐怕是在于会就此‘打草惊蛇’吧?”</p>
“此计虽有大利,但要起弊端,倒也确是有一处隐患!那就是贸然陈兵于邯郸,则势必会提前暴露我们赵氏的实力。届时,中行氏和范氏必然会有所警戒知晓,并是开始加以防范。”</p>
“到那个时候,尽管我们得一大利,并是定住了晋东,然而在后续对付中行氏和范氏的时候,又难免就会陷入僵持!”</p>
赵鞅点头道:</p>
“先生既知此弊,却不知是否还有其他的良策?”</p>
李然知道赵鞅对这一计策其实并不认同,却也并没有表现出不满的情绪,只是道:</p>
“中策,则是以擅自侵犯齐国为由,直接杀了祸首赵午!如此一来,邯郸必反,然后将军可以平叛为由,让晋侯下诏,由距离邯郸最近的中行氏率潞邑之师前去平叛。”</p>
“而赵氏作为邯郸的大宗,自是要避嫌的,再加上中行氏和邯郸赵氏早已联姻,中行氏势必也不会全力围剿邯郸,届时便让晋侯问责中行氏剿叛不力!”</p>
“届时,中行氏和范吉射倘若果真沉不住气,那么肯定会与邯郸赵氏一起来攻将军!到那个时候,将军只需保护好晋侯,挟国君以靖其乱,便一定能够得到国饶支持!”</p>
“到时候,将军再借以国君的名义,迫使中行氏、范氏、邯郸赵氏皆背弃国君。而荀跞,在面对这种情况,却也多半只会选择明哲保身。如此,将军可一战而鼎定乾坤!”</p>
“此为中策,也确是更为稳妥一些……只是事成之后,若是有人发难,将此祸成是因将军擅杀赵午而起,乃为祸首。届时只恐或多或少,都会留人把柄,于将军日后有所不利。”</p>
这时,赵鞅却是不解问道:</p>
“若是依先生所言,到时范氏和中行氏皆已失势,却还有谁会与我作对呢?”</p>
李然却又甚是斩钉截铁的回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