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然的忧心忡忡与闷闷不乐,祭乐只用了一句极为言简意赅的话将之直接是解释了出来。</p>
这也使得李然不得不承认,他对于楚国其实始终是有些放心不下的了。</p>
一行人如此慢慢悠悠的前行五日,便抵达了一处绕不开去的关隘,名唤比阳关。</p>
只因连年战火,所以楚王在楚国腹地内部的关隘各处,虽也是布置了守兵,但因其楚国精锐早已都被他调去了乾溪。因此,各处关隘的守军数目并不算太多。</p>
李然带领众人来到关前。</p>
“站住!来者何人!”</p>
还没等李然开口,关隘大门处的守卒便先一步挥动着戈戟制止了李然的车舆。</p>
李然下车后自报家门,那关隘守军听得眼前之人竟是李然,当即面面相觑,并是肃然起敬,急忙拜见。</p>
“诸位幸苦,李某这行程匆忙,只略备了些许薄礼,小小心意,不成敬意。”</p>
因为没有通关文牒,李然也唯有是使用这样的方法。</p>
但他没想到,这些个楚国守军倒也不吃这套,竟想也没想的就拒绝了李然的好意。</p>
随后,一名守将闻讯,便缓缓的从关隘内走了出来,来到李然面前躬身一拜:</p>
“先生大名,如雷贯耳,今日一见,实乃有幸!”</p>
“不过,先生此刻不在乾溪,这却是要去往何处啊?”</p>
前线正在整军备战,身为客卿的李然此时却突然来到了这里,又如何不让这些楚军感到疑惑?</p>
李然闻声,当即言道:</p>
“然非楚人,入楚已近三年,近日思乡心切,故途径此关,以期暂返,还请将军能行个方便。”</p>
他当然不能说他自己是因为和楚王有了矛盾,这才想要就此离去的。</p>
只不过即便他如此言说,那守将却仍是一副不以为然之色。</p>
只听他道:</p>
“先生既贵为寡君上客,深受寡君器用,按理说小人不敢阻拦。”</p>
“只不过,毕竟先生身份尊贵,末将却又未曾收到任何诏令,又如何敢放先生?”</p>
“还请先生稍待,若末将得了大王诏令,届时再放先生过关如何?”</p>
此言一出,四下守军皆是不动声色的往前移了一步。</p>
很显然,他们并未打算就此放李然过关。</p>
“何必如此麻烦?若非楚王放行,李某又岂敢独自来此?如此浅显的道理,将军难道都不明白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