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九章 墨家机械学(2 / 3)

君临战国 龙竹 1149 字 2022-08-06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墨者多来自社会下层,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教育目的,“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墨家尤重艰苦实践,“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则夕弗得”, 生活清苦,以苦为极,墨者精神可以“赴汤蹈刃,死不旋踵”。

这十二人在墨家工匠师中,都顶负盛名,各有擅长的领域,有的重逻辑学,有的精通几何学,还有静力学、动力学、机械学等。

众所周知,墨子首先是位机械师,因而在他的著作中,包含大量力学与机械设计原理。

他在《经上》中明确提出,力是物体加速运动的原因,即“力,刑之所以奋也”。更进一步,他在《经上说》中指出,力与重力等效,即“力,重之谓”。纠正了流传已久的谬误:把重力与重量混淆。

墨子这种论断与近两千年后伽俐略、牛顿的理论极为接近。

除此之外,墨子还创造了‘朴素时空观’, 在《墨经》中阐述,空间是一个与时间密不可分的概念,墨子认为“宇”即“域徙”,即物体运动的区域,两千多年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这一直觉的朴素时空观添上了完美的注脚。

在光学方面,墨子还详尽地说明了小孔成像的原理,还有光学折射等规律,在几何学方面,《墨经》成书的年代比古希腊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还要早,但其涵盖的内容却要丰富得多。

可以说,墨子不但是一位哲人、思想家,更是一位自然科学家,对物理、化学、机械动力学等,都有关深入的研究,这与墨家的理念,学以实用,有很大的关系,墨子的逻辑学可与亚里士多德逻辑、古印度因明学媲美,并列为形式逻辑三大源流。

只可惜,墨家在战国末期被封建王朝扼杀了,到了秦汉之交,墨家已急趋衰微,墨子的影响日渐减小,墨家学派几经支解,并最终退出历史舞台,以至于《墨子》一书几度散失,至今仍有多篇失佚。随着历史的发展儒家如日中天,道家后来居上,“儒道互补”构成中华文化的基本结构,墨家却无可奈何地被挤出了中华文化之河的主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