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章 月是故乡明(3 / 3)

君临战国 龙竹 1071 字 2022-08-06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他坚信,给燕国十年时间,有他的一些开明思想在,必定一跃千里,省去数百年的冤枉路,从战国开始,一直到晚清,中华大地社会进步缓慢,一直处在封建社会,旧的制度,束缚生产力,忽视科技,注重文官,满口虚假仁义道德,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便于帝王通知子民,根本没有重视过科学发展,鼓励钻研过物理、化学、机械、建筑、算术、天文等各方面发展,这种腐朽的制度,才导致鸦片战争后,百年屈辱,华人受尽糟踏和贬低,被称为东亚病夫。

归根到底,不是华夏子孙不够聪明,相反,华夏人的聪明才智,在世家上也是领先的,就在于一种观念误导,封建制度的落后,闭关锁国,自诩泱泱大国,自给自足,官僚腐败,满口虚假仁义,暗地里男盗女娼。

辰凌每次想到这些,都不禁发问,如果把牛顿的理论、爱迪生的想法、瓦伦的构思,化学元素周期表,各种资源的信息,逐渐灌输给国人,在燕国推动技术革新,鼓励那些能发明创造的人,授予官爵和地位,让人人以发明创造、以造福百姓、有大学问为荣,树立这种价值观,而不是以四书五经为唯一的进仕途、做贪官为目标,国人是否会转变一些那些封建观念呢?

西方国家,在明朝以前,比中华民族落后了一千多年,仍过着奴隶生活、神教生活,但是正是因为民族独立,追求自由,广开民智,出现各种人才,敢于打破常规,发明革新,于是出现了工业革命,数十年内完成了一次大飞跃,超越了华夏一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模式的积累,使社会体制领先在前。

如果燕国重视科技与机械制造,降低文人求仕为官、清高自傲的心性,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改变!

任由历史自己去发展,或许还是到十九世纪,才能进入工业期,两千多年,都在浑浑噩噩地渡过,如果辰凌把许多先进思想,逐步渗透给那些墨家、公输家,传授给燕京学府的莘莘学子,不断科研,说不定这个时代,就能早两千年跨入工业革命。

这根本不是幻想,是思想的一个转弯,如果一根筋考虑历史因素,只会让历史重归旧路,再过两千年的封建社会,直到欧洲列强用大炮轰开国门时候,才被迫接受西方思想,搞起机械与科研,丢掉八股科举,腐朽酸文。

辰凌回到了大帐后,摊开纸笔,挖空心思,再想一些适合现在的理论和思想,不如说:地球是圆的,不是方的,中原地处亚洲,不是天地大陆的中央;雷电是自然现象,苹果落地,因为万有引力;船只不光只有木船不沉,铁船也能不沉水等,这些简单的思维先在燕国学府内灌输下去,才能一步步加深,引发蝴蝶效应。

落笔一番后,直到夜深,辰凌这才停笔,熄灭铜灯,月光仍透过布帐,依稀射入帐内,他看着月华,有一种思乡的感觉油然而生,他的故乡,在东北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