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 该作何应对?(1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随着曹操称王大典传遍天下诸州。</p>

于西南一隅誉为汉室帝胃的汉中王刘备一方自然是反响最为强烈。</p>

他能立国的基础就是以宗室身份高举“中兴大汉”的旗帜,外加一道天子刘协私下颁发的衣带血诏。</p>

这是目前唯一能够名正言顺号召诸众讨贼,行清君侧的合法依据。</p>

但若是现在曹氏僭越称王,枉顾大汉朝廷,而刘备这方对此不闻不问,作壁上观,</p>

无疑是会令天下中人觉得“兴复汉室”不过是一句空话,实则不过与江东孙氏,北方曹氏为一己之私的野心家罢了!</p>

那样势必会让仅存的合法性荡然无存。</p>

未来开启北伐的战争,只会愈发困难。</p>

故而,在朝会之上,汉中王刘备公开向麾下朝臣宣布了对曹氏此番举动的反制措施,并指定了由军师将军全权负责。</p>

诸葛亮的行事效率亦是异常的迅速,</p>

短短之间的功夫,政令传到了各郡县的官署。</p>

各官吏无不是纷纷遵循上面指令。</p>

抄写文书张贴于大街小巷间派人宣讲,</p>

短期间,益州各地的士民情绪就纷纷被激了起来。</p>

民怨沸腾的地步!</p>

“没错,汉中王躬行仁义,我等愿衷心拥护大汉。”</p>

“是啊,大王平定益州前,境内匪患四起,那时的刘章除了在成都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外,何曾理会过我等?”</p>

“但这种现象却在大王入主益州后焕然一新!”</p>

“政治清明,打击当地恶霸,分发田地予以耕种。”</p>

“何况,大王一生走南闯北,足迹遍布半个天下,无不是时刻约束自身,善待于民,”</p>

“仅凭此点,吾就愿意维护大汉。”</p>

“我相信,只要汉中王能扫清乱世,必能还天下之民一道太平,”</p>

“诚如两百载前的光武一般!”</p>

一道道言语接下来的时日中,不断在益州、荆州等地流传着。</p>

士民止不尽的相互探讨着,</p>

甚至,许多青壮参军的热烈之心亦是无比的火热。</p>

招兵处每日都能够听到浩瀚壮志的言语,</p>

“还请将军批复我等参军报国。”</p>

“吾等愿跟随大王,共同剿灭篡夺大汉的奸贼。”</p>

而随着一封封文书的声讨之下,</p>

此舆论亦是在渐渐的发酵着。</p>

刘备一方关乎于曹氏称王的舆论声讨也逐步的传到了其余州郡。</p>

交州,江东之地,凉州之地……</p>

边塞地带都几乎是听闻了曹氏称王,自建封国,似有脱离大汉重建秩序的举动。</p>

不过,除却荆、益二州的民众民怨沸腾外,其余地方基本是持观望的心思。</p>

众士人都在期待着蜀中是否会大举发兵,予以讨伐,</p>

单纯的舆论战术声讨可湖弄不了其他呢。</p>

而在诸葛亮全权统筹舆论战的计划时,</p>

曹氏方面,也在静静的关注着封王大典后的影响。</p>

魏王曹操私下召见了董昭,命其着手召集人手以反击蜀中刘备的舆论声讨。</p>

称公、称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