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5章 求封(2 / 3)

宗明天下 七帅 1041 字 2022-05-17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是啊皇兄,妹妹也是很久才入宫一次,这你只顾着与四妹说话,都没和我说几句话。”昀蕴也笑道。

“好,皇兄多与说话。”允熥笑着说了一句,不再与昀芷聊,转过头与昀蕴说话。昀芷也侧头与敏儿闲聊起来。但她心里想着:‘既然皇兄已经答应了,这几日就不与皇兄说这件事了。过些日子,大军要出动攻打印度前再与皇兄提起吧。’

……

……

之后数日,虽然大多数衙门仍然只有一两个人值班,当然也不会有明发的邸报,但京中大多数官员都知道了大明要出兵惩戒位于印度的孟加拉国之事。鉴于孟加拉国并未对大明称臣,而且阿拉干也确实几次向大明求援,即使是反对对外用兵的人也说不出什么理由来,只能以浪费民力抨击。不过这样的官员已经很少了,大多都在闲职,也没人在意他们的话,所有武将,和相当一部分文官都赞颂陛下的决定。还有人因传闻的出兵太少而上奏折,请求重重的惩罚孟加拉国,多派将士。文官武将都有。

允熥当然不会搭理这样的奏折。他只要看一下上奏折的人的衙门就知道他们为了什么。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大都督府总政治部(兵部)和总后勤部的,还有少数户部的,派兵越多他们就越能上下其手捞钱:打仗时候到底用了多少粮草、刀枪、弹药根本就没法细查,正是捞钱的好时候。

其他衙门的人则开始钻营,要想方设法调入征伐孟加拉国的军中。对于武将来说,和平时期想升官太难了,看着几年前就因为参加了伊吾之战、安南之战的资历相当、年纪相当、出身相当的人也没立多大战功就比自己高一品,没赶上前两次战争的都不想再错过这次;文官也差不多,伊吾之战后凡是当时在伊吾的文官,不论做了什么,全部记为上上,优先提拔,大家这次也都纷纷争抢起来。尤其是正四品要向三品迈进的官员,从四品到三品官位陡然少了很多,大多数文官一辈子只能在四五品打转,多得到一个上上的评价就多了一分升官的把握。

正好现在是过年,请人赴宴再平常不过,大家纷纷使出浑身解数请自认为能决定决定人事的官员,主要是大都督府总参谋部和总政治部的人吃饭,以及或明或暗的贿赂。

接到邀请的官员大多苦笑。现在到底派哪几个卫所、何人统兵都尚未确定,他们现在根本什么都决定不了。而且对于任命军中的文武官员,统兵的总兵、副将、参将发言权很大,求他们用处也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