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7章 经济与科学(2 / 3)

宗明天下 七帅 1016 字 2022-05-17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咱们乃是一家人,说什么谢不谢的。只也就是五叔你了,若是一般人得到这么多药方,知道了这么多可以度荒的野生草木,定然会敝帚自珍不向外传的,更不必提自己印刷免费发放了。”允熥感慨道。

“我又不是靠着行医为生之人,不会把这些视作命根子一般的;何况我是大明的亲王,做事要为大明考虑,这样的书籍散布出去对大明有好处,我当然不会敝帚自珍。”朱橚笑道。

‘看来这搞科研,真得是有钱人出身才行。’允熥却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近代还没有现代那样严密教育体系的时候,大科学家确实基本都是有钱人或贵族出身;少数几个,则是以数学起家,后来研究的科学。

解决了《救荒本草》的出版问题,朱橚心情大好,更加奉承允熥说话,允熥也暂且将旁的事情放下,与他闲聊起来。

“现在开封城内的书坊不少,得有大小数十家,兼卖书印书的更是不少。开封毕竟是河南省的省城,每三年一次的乡试在此举行。每当举行乡试的时候,科举的时文受到追捧,凡是家里有些富余钱的秀才都会买下前几次考试时中举的文章;平日里也有人托他们来印刷,此外四书五经一直不愁卖,所以这么多书坊也都能维持下去。”朱橚觉得谈国计民生的东西有些危险,正好刚才说的是《救荒本草》出版,就顺便聊起了书坊与科举考试。

“除了科举的时文,一些人对科举题目的见解也有人印。每次会试的时候城中的大小官员都会聊一聊题目是好还是坏,是易答还是不易答,评论某篇录取的文章哪里略微有些小瑕疵之类的。”

“因为官员大多都是科举出身,所以他们对题目、文章的见解未中式的秀才也都很重视,从衙门里面抄出来出版。”

“有一等文人最爱作诗,每次做出的诗足够印刷一页纸后就找到书坊雕版印刷,送给好友一起鉴赏,雕版自然就留在了书坊。其中虽然大多数诗都不太好,可偶尔也有不错的,就会有文人慕名而来购买,书坊还能赚一些钱。当年高启的诗一度很受追捧,就有不少书坊印刷贩卖。”

“这,原作者不管么?这可是他的诗,书坊未经他的许可售卖诗集,不太好吧。”允熥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