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去过哪里?你详细道来。”
“启禀陛下,洪武二十九年,帖木儿派出使者带领臣在其国腹心之地,大明称为西域但其国内称为中亚的地方游览。陛下,西方人将世界上的土地分为三大洲,亚洲、欧洲与非洲,其中亚洲就是包括大明、印度、天方等在内的大片土地,欧洲就是整个大陆最西方的一块面积与大明加上蒙古、西番差不多的土地,非洲就是被大海与亚洲、欧洲隔开,仅东北面有一小块土地与天方相连之土。其中帖木儿统辖的腹心之地既是亚洲的中间,所以被称为中亚。”
听到傅安对于西方地理名词的介绍,允熥皱了皱眉,但没说什么。
傅安继续介绍道:“中亚之地,当年成吉思汗西征之时曾大肆屠戮,如同在金国一般,是以其地人口稀少,至今尚未恢复蒙古人屠戮之前的人口。也因蒙古人的杀戮导致许多书籍、高深的技艺失传,诚为可惜。”
“洪武三十年前后,整个中亚大约有一千余万人,基本都在帖木儿治下,臣一路观之,倒还称得上安居乐业。”
“其国北部有两国,一名白帐汗国,一名蓝帐汗国,俱是成吉思汗后人建立的国家,当年曾十分强大,但现今已经衰微,被迫向称臣纳贡。但他们心中仍不服气,这次帖木儿兵败身死,大约会反叛。”
“之后二年洪武三十一年帖木儿南下征伐印度,携臣行之。此时印度被一名为德里的国家统治大半。这一国国君原本不是印度人,而是从阿富汗过去的阿富汗人,信奉天方教,而印度人大多信奉婆罗门教,是以教派冲突极为严重,其国的统治本就不稳。帖木儿南下进攻轻而易举就打败其国,并且一度占据其国的都城德里城。”
“但帖木儿无意直接统治印度,他大约也难以直接统治印度,在将德里城劫掠一空后,就带领将士携带劫掠来的珍宝工匠北上返回撒马尔罕城。臣后来听闻,因此战德里国损失惨重,各地的印度人纷纷起义,其国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因为傅安认为阿富汗人统治印度不合理,所以对于印度人的反抗用了起义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