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0章 庆功宴——杂谈结束(2 / 3)

宗明天下 七帅 1130 字 2022-05-17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张辅一时间愣住了。虽然允熥赦免了他们的罪过,但不让他们返回中原,和没赦免的区别,好像也不是很大。

他正要向允熥再次求情,忽然听陛下又说道:“不过,他们也不是不能回中原,但这就要他们自己在安南立下功劳,积功升官了。”

“臣谢陛下隆恩。”张辅马上说道。虽然腹诽允熥一段话分成了三截来说,但毕竟皇上给了他的两个弟弟恩典,仍要谢恩。

张辅退下后,允熥马不停蹄又叫常继宗过来说话。

“继宗,你当初为何会愿意带兵潜入多邦城?”允熥却没有多夸他,而是有些好奇的问道。常继宗可不是普通人,即使想要打仗立功,也没必要冒这样的风险。

“陛下,一者,此事既然张侯选定了臣所在的卫所,臣若是推绝,如何还能统兵打仗?“

“二者,臣也是存着小心思的,不想落在徐景昌后面。”

“当年家祖的功劳就不如中山王排在第二,无论大伯还是家父也都……,臣很不服气,想要在这一代比得过魏国公府的人。”

“徐钦虽然是魏国公的长子,没多大本事不足为虑,可景昌和他不一样。景昌虽然从小就很调皮,但他其实十分聪慧,只是一直不用在正道儿上。”

“臣自知本事比不得他,所以只能冒更大的风险立功。可谁知,”常继宗有些无奈的笑道:“人算不如天算,他竟然带兵打下了升龙城,得封爵位。”

允熥恍然大悟。魏国公和郑国公两家作为大明最初的大功臣,子弟不自觉的就会互相比较,但常遇春功劳不比徐达,常茂和常升更比不上徐晖祖,常继宗就指望自己超过魏国公府的第三代。

明白过来的允熥于是安慰他道:“这次只不过是景昌运气好,并非是他比你强,不必妄自菲薄,将来还有的是立功机会。”

之后允熥又召见了其它有功之臣。这次对安南之战虽然持续时间短,打得大仗也不多,也就多邦城之战、南定之战、乂安之战、清化之战规模比较大,其余都是小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