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软禁(2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胤眹接道:“那幺贫僧亦可不选。”

皇帝讪笑:“国师慢慢考虑,答复不急在一时。”

永清县临近辽国边境,辽军过界,烧杀抢掠,首当其冲。久而久之,此地逐渐变得民风恶劣,一遇灾害,买卖人口、易子而食屡见不鲜。

调集官粮、平抑粮价、组织生产,赈灾各个环节都需官员指挥,国师不过充当精神领袖。一群和尚,遇事全凭一张嘴,劝不动的看看有没有别家可帮衬,再不济收弃子在寺中,能养一天是一天。

寺中施粥,小火慢熬,清甜养人,抢上的多是慕名而来的州县百姓,真正的饥民反倒在少数。救济亦非长久之计。县令允许本地商户自定粮价,意图使其相互竞争,降低粮价,但前线军情不容乐观,商贾哪肯久留此地。欲打破僵局,唯有……天上掉馅饼。

国师走街串巷,游说一方富户掏钱,回寺还得给仨小孩换尿片。寺中僧众人手俩孩子,佛堂哭声不断,寺庙住持看护的孩子年纪大些,在寺中一段时间日子过得滋润,还有心在庭院疯跑,全然不知城中灾情。

自从年轻俊朗的国师挂单,无名小庙没几天就人气飙升,时常有人送来花月尺牍。胤眹将孩子哄睡,跌坐禅房,与住持分拣书信。

住持道:“就到这吧。”与人化缘能起微小效果,却不足以扭转大局。

胤眹二指夹住信纸一抖,又拆一封。

住持道:“寺庙并非孤独园,长此以往,不但孤儿无法存活,全寺亦随之覆灭。何况那些财物……”

“是我血汗钱。”胤眹截道,“师父只教我破戒,未教我持戒,师兄习惯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