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八 请战(2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皇上,云阳王宇文宪方才自太原回来,现在又要去潼关,如此辛劳,臣实在是有些于心不忍,”柱国大将军元胄不紧不慢的仰着头说。

“不错,皇上,云阳王如此不辞辛劳,仔细累坏了身子,”大都督李曜附和。

“皇上,宇文宪虽然之前多次打败高长恭和斛律光,但是这一次来的,可是迦兰王,”大司空李穆冷笑。

“确是,云阳王他好像之前并未和迦兰王他有过几次交手,”大司马于翼亦是如此附和。

“皇上,此战云阳王确是不宜领兵,”开国公独孤信说。

“哦,宪儿不宜领兵,那爱卿以为谁可以?”宇文邕问。

“右武卫大将军侯莫陈顺,”独孤信言道。

“大将军前日才自雁门关回来,这怕是有些不妥,”上大夫王*谦谏言。

“皇上,不若让太子领兵前去潼关,这样一来,既可以让太子殿下立下战功,日后也好服众,而太子生性仁厚,汉中十万兵将也不会因为之前德阳王的事情而对皇上你生出二心,”

说话的是银青光禄大夫郑议,此人本是太子宇文赟心腹,虽然宇文邕心中并不是很待见他,但是现在眼见得想要借高长澈诛杀杨坚的计划因为杨坚一直站在群臣中间一言不发而根本不能成事,而为了让宇文赟日后能够服众,这个郑议的献言,却倒是眼下一个最为稳妥的计策。

宇文邕看着满朝文武对郑议之言并无任何反驳,也就顺势准了他的献言,当即命太子宇文赟去汉中调兵十万火速增援潼关,而且特命宇文赟在潼关时可以一切战事策略凭战况变化自行决断,遇事可以先斩后奏,一切以潼关情势为紧要。

宇文赟接了手谕之后就和郑议一起欢天喜地的去汉中调兵火速前往潼关去了,满心以为这一次在潼关可以大败迦兰王,让满朝文武对他仰头称赞,却没想到仅仅三日就因为冒然出潼关和高长澈决战而险些被高长澈手下的追风将军在两军阵前生擒活捉,被吓得再也不肯在潼关多待一天,连夜飞马逃回来长安城中。

如此一来,潼关情势更加危及,主帅弃城逃走,兵将哪里还有心思再战,眼看着齐军日日在潼关城外强攻,宇文邕气急之下断然下令御驾亲征潼关,誓要将高长澈的首级给高高悬挂在潼关城上不可。

……

……

因为是皇上御驾亲征,所以宇文宪和宇文瑛分别带着数万御林禁军跟随着宇文邕随行护驾,尉迟运,尉迟炯,侯莫陈顺,皇甫忠,宇文盛也主动请缨要跟随皇上一起去潼关城中和齐军决一死战,上开府大将军宇文神举和兵马大元帅宇文惠奉命留守在长安城中,仔细监视八柱国动静。

阿史那燕皇后听说皇上要御驾亲征去潼关城中,急急的自鸾凤阁中赶来劝说皇上不必如此亲身去潼关涉险,自己可以修书一封回突厥去,让她父汗速速发兵三十万攻打北齐,如此定然可以顺利解了潼关危机,保下北周皇朝千秋江山社稷。

但是宇文邕现下自然是断然不会同意向突厥借兵的,因为诘利可汗饮马黄河,入主中原的狼子野心早已经是天下尽知,若是在如此危机时刻冒然向突厥借兵,万一突厥兵马临阵倒戈相助齐军攻打潼关,挥师长安,长安城中百姓顷刻间就会尽数遭受灭顶之灾,而就算是突厥兵将没有临时倒戈相助齐军,待到齐军自潼关败退之后,那几十万突厥兵将是想要接着进军长安还是原路返回突厥,可就谁也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