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夭折的计划(2 / 3)

1984之狂潮 再次等候 1070 字 2021-03-15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荆建连忙问道:“于处长,我知道不该问的就不问。但只想了解是南方?还是北方?生活习惯问题。这应该不保密吧?”

“这点倒可以透露,是南方沿海地区。”于筑倒没什么疑心。

这么旁敲侧击一问,荆建顿时恍然大悟,原来“901工程”居然就是那个海沧计划。可能这对圈外人是个谜,但前世荆建浸润化工行业那么多年,又怎么会不知道这个最后夭折的计划呢?也就是那个“901”数字编号,让荆建一时没想起来。如果说“海沧计划”,他早就反应过来了。

荆建很清楚这个工程最后的结果。一开始,王咏庆的投资是很认真的,并且抱病对计划修建码头、厂房、仓库、发电厂的地方都作了仔细勘察,边看边议,当场拍板。随后把前期图纸运送到大陆,而且还主动缴纳了1000万美元的订金。

在王咏庆眼里,当时台湾有近十分之一的人从事着台塑上下游的企业,应该说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力。而台湾领导人和政府为了选票,就不得不做出让步,不说支持吧,起码也应该是默许。而且海沧计划本身也相当的重要。如果能控制住大陆石化市场,那王咏庆本人将毫无疑问荣登两岸石化王中王的宝座。

然而这就是华商经常犯的错误。以为这里是西方世界,资本能够影响到政治。而中国传统延续了上千年的大而统帝国,有着根深蒂固的权威政府习惯,想要靠着金钱一朝打破?那只能说是痴心妄想。

果然不出所料,当王咏庆到大陆的消息被台湾媒体报道后,立刻引起岛内外的震动。台湾当局大为惊恐,惟恐王咏庆的行动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引起台湾的企业家纷纷仿效,于是使出种种手段,提出“戒急用忍”,并且相继发布了三项通牒。

随后嘛……?在1991年,王咏庆宣布选定在台湾麦寮投资石化专区,以平衡两岸投资。并且开始了两头压价,利用这形势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好处。说到这里,王咏庆的初衷应该说多少有点变质。从一个商人的角度来说,他算是长袖善舞,把不利化为了有利。但对大陆方面来说,这肯定是一件很煎熬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