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世嘉却偏偏怂了。
象征性的征收了一美元的授权费用,并且要求电子艺界在他们自己制作的卡带上印上世嘉的标志,表面上服从世嘉的认证制度就行了。
世嘉之所以这样就怂了,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着很重的关系。
要知道,因为日企和日元的空前强势,实际上美国从官方到民间,都有一种反日思潮。
而美国又是一个“以律师立国”、是一个“律师的祖国”的国家。
在美国什么样不可能的判决都出现过,在日企和日元强势引起厌恶的大背景下,电子艺界说不定真的就能将世嘉告出个反垄断来。
而世嘉家用机在曰本本土根本就没有生存空间,主要市场就是在美国。面对可能下架停售的巨大危机,他们也只能捏着鼻子认同了电子艺界的提议。
认同了电子艺界可以在世嘉的平台上发行自己的游戏。
电子艺界在拿到这个权限之后,在世嘉的主机上除了大量的体育游戏。
所有能够购买到联赛授权的体育赛事,他们都会去买赛事授权。
他们推出的年货体育游戏系列,虽然大部分都是粪作。但是淳朴的美国玩家,却还是看到了联盟认证就买买买。
而美国又是一个体育大国,在这样的情况下,电子艺界赚钱越来越多,公司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当然了,他们在产业布局上和万户有所冲突。
虽然因为是美国企业的缘故,他们获取的联赛授权比万户要多一些。但是万户却凭借着自己的游戏素质,以及精品战略。与电子艺界在体育游戏的战阵中,也有来有回。
事实上,电子艺界的体育游戏之所以不好玩,不是因为他们的程序员不给力。而是因为他们的制作游戏的思路有问题。
也不知道他们是出于什么原因,过于追求“真实”,似乎想要把任何一款游戏都做成相应赛事的模拟器。
但是,在现在的硬件条件下又怎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