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样文府打今起真要闻名安阳城了。
不是她想好的以菜色闻名,而是抠门闻名。
厨房里火力全开,厨子们都在灶上忙活着,李嫂子这个时候看到文玉儿很意外。
这时候三姑娘不该陪在夫人左右接待各府亲眷么?
不过想到那长长的一串菜单,再想到早上溪竹送来的那些神奇的调料。
李嫂子麻溜的凑了上去。
听闻文玉儿是为了菜品过来的,立即拍胸膛保证,“三姑娘放心,别说三桌,就是再多十桌也没问题。”
文玉儿得了保证放下心来,李嫂子为人是势利了些,办事却没得说,既然有了保证绝对不会开天窗。
到灶上看了一圈,凭着资深吃货的经验,在色香味上提出了一点小小的建议。
看完菜品还得再去看看酒。
这个可是大头,军营里那帮货色就是冲着好酒来的。
为了文老爷这个生辰宴,文玉儿也是绞尽脑汁,用尽了十八般武艺。
文家开着杂货铺,酒自然是必卖品,可去库房搬酒那会,文玉儿就对这酒的品质非常不满。
好在前世做销售那会儿,有个大客户是知名品牌酒厂厂长。
这笔业务本来也落不到文玉儿头上,只是那位先生,虽是知名品牌酒厂厂长,却抠门又小气,并且有名的刻薄。
科室里根本没有人愿意接这单业务,于是这没人要的业务,就落到了文玉儿的头上。
好在文玉儿的人生信条是: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整整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收集那位厂长的个人资料、喜恶爱好。
研究之后发现这抠门佬,唯一的喜好就是酒,喝酒、谈酒。
为了投其所好,文玉儿又百度了很多,关于酒的知识背熟记牢,其中就包括一整套的蒸馏过程。
虽然那笔业务最后也没做成,这些知识却牢牢的印在了脑海中。
于是看到那些酒,那些东西,自然而然的就从脑海里跳了出来。
凭着记忆,在文家杂货铺里,找到各种尚可一用的部件,凑活着组装出一套简易的蒸馏设备。
看着一坛坛美酒往那怪东西“嘴里”送,文府管事文方牙都酸了,这三姑娘就是瞎糟蹋银子啊!